找到相关内容1483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演译杂阿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研究方法及诠释的问题,笔者将来会以专文来做进一步的探讨。  既然要以纪录原始佛教的材料著手,那么笔者何以会选择《杂阿》为研究素材呢?以下就是论证的过程:  1、首先区别材料的新旧,确定研究的范围:...D.),《中阿》(三八五A.D.),《长阿》(四一三A.D.),最后是《杂阿》的汉译(四四三1四五三AIl)。  由于成立的年代及中心思想的完整,使得在比较研究上,汉译阿相对于巴利语经更有...

    黄连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3564116.html
  • 涅槃论

    而解脱者,应称为见法涅槃之比丘。”(可参考《杂阿》第28)  《相应部》S.35.95(S. IV, 76) (佛说:)“不染诸法,忆念知法,觉知心不染著,亦复不固执。若知法,亦复觉知,彼苦灭尽无累积,如是具正念而行,称为近般涅槃。”(可参考《杂阿》第312)  《相应部》S.38.1(S. IV, 251)阎浮车问舍利弗:“友,舍利弗,所谓涅槃、涅槃者,云何为涅槃?”(舍利弗言:)“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552591.html
  • 试论“法住智”思想之开展

    处理《杂阿》中的〈须深经〉,因为此不但刻划出佛陀说法的先后次第外,更阐述了佛法重视以智慧断除烦恼的解脱,厘清外道所误解的“没有四禅八定(或五神通)是不可能获得解脱的”错误观念。但是,也因为这部...渺茫的。那这类正见的内容又是什么呢?简单说就是“法住智”。  在古老的《杂阿》中,佛陀曾说过一句名言──“不问汝知不知,且自先知法住,后知涅槃”,4阐发了佛法的修学次第。依〈须深经〉来看“法住智”的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0.html
  • 杂阿经贯珠

      杂阿经贯珠   温金柯   读《杂阿》,发觉中所载佛陀开示的修行法门实多种多样,足见趣入涅盘之道,本来就不是仅有一途。这里仅就兴趣所及,对其中部分法门作一初步的整理与阐释。   一、归趣   《杂阿》的归趣是‘涅盘’。佛陀曾向前来挑战的萨遮尼犍子自述宗趣:‘世尊觉一切法,即以此法调伏弟子,令得安稳,令得无畏,调伏寂静,究竟涅盘。世尊为涅盘故,为弟子说法。’(一一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1589251.html
  • 评《新雨》的〈谈龙树的哲学〉

    这些常见于阿含中的语汇,任谁也不能否认它们是相当抽象化、理论化的语词。在《杂阿》中随处可见的句子:‘无明缘行,行缘识……’‘有因有缘世间集,有因有缘世间灭。’‘心恼故众生恼,心净故众生净。’‘五...开来。但是《杂阿》不是说:‘我以知见故得漏尽,非不知见。’[注一一]吗?不研究道理,怎能获得‘知见’呢?修学佛法的过程,中归纳为‘闻、思、修、证’[注一二]。闻思都是‘研究道理’,‘修’则是把道理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0888572.html
  • 受念住的研究

    提 要: 本文比较并研究南北传的受念住经文,所用的资料有巴利文的《念住经》、汉译《增一阿》及《中阿》的相当经文,以及 《杂阿》、 《瑜伽师地论》等相关文献。文中指出巴利文《念住经》及汉译《增一》中的词句相近,为一般平民所持诵,而汉译《中阿》与汉译《杂阿》同属上层社会所持诵,采用梵文,显示出不同的传承。  关键词: 1.受念住 2.南北传阿  一、前言  四念住,或作四念处...

    林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5743305.html
  • 溶入一体世界:体证《心经》——解脱道与菩萨道的结合之二

    一 《杂阿》 一一五九 (一00)所谓佛者,云何为佛?为是父母制名?为是婆罗门制名?尔时,世尊说偈答言:“佛见过去世、如是见未来、 历劫求选择,纯苦无暂乐,亦见现在世,一切行起灭。 生者悉磨灭,...的没有是非善恶观念。)二 《杂阿》 六0四 (八九0)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“当为汝说无为法,及无为道迹。谛听!善思!云何无为法?谓贪欲永尽,瞋恚、愚痴永尽,一切烦恼永尽,是无为法。云何为无为道迹?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948515.html
  • 从神通、轮回、因果来看佛法世界的真实性问题

    佛教所建构的世界图像中,神通的获得与使用,被认为是由修行中开发出来自身真实的能力,是修行境界的一种表征。早期的佛教经典四阿中,有不少关于神通的记载。《杂阿》卷十八中云:  是故比丘,禅思得神通力...amp;#63164;得到神通力就可以拥有不可思议的自在如意的力量,可以随意变出各种物体。勉励比丘们勤修禅思以学习神通。  又在《杂阿》卷二十一中记载: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,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3062488.html
  • 我空、法空之初探

    即是执有自性,也就是不知缘起之无明。《杂阿》“298”解释无明说:  不知前际,不知后际,不知前后际;不知于内,不知于外,不知内外;不知业,不知报,不知业报;不知佛,不知法,不知僧;不知苦,不知...4]。因此,无我观察的对象,即是有情自体。所以《杂阿》开卷第1就说:  当观色(受、想、行、识)无常,如是观者,则为正观。正观者则生厌离,厌离者喜贪尽;喜贪尽者,说心解脱。(大正二.一上)  ...

    释海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0246092.html
  • 从《七十七智经》看“法住智”之意义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一、前言  世尊在契经中曾明白的对外道须深(SusIma)说:“不问汝知不知,且自先知法住,后知涅槃。”(《杂阿》(...,作深一层的研究,以便掌握其真正的内涵。  从笔者所留意的契经中,除了《须深经》有谈法住智之外,则唯有《杂阿》(357)(简称《七十七智经》)有分析法住智的内容。也因此,笔者以为:若要清楚掌握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3554817.html